近年來,華陽鎮鳳靈社區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三抓一增強”工程,以打造“鳳舞靈山”服務品牌為抓手,推動形成“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工作格局,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強本固基,構建社區黨建大體系。建立健全領導協調機制,采用“單位聯點、領導聯點、干部聯點”的“三聯”辦法,以點帶面,強化鎮黨建指導員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指導、協調和幫促。推動組建“社區吹哨、部門報道”的“大黨委”格局,引導縣直單位與社區“聯點共建”,縣直單位黨員到居住社區報到,包保聯系小網格,形成“小單元作戰體系”,促進社區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全面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突顯社區黨委“領航燈”作用,通過深化改革,廣泛吸納轄區居民黨員代表、黨員民警等參與黨員議事會,邀請轄區內的非公企業共同參與社區事務協商。推行“社區建黨委、網格建支部、院落建小組”的做法,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院落黨小組”“三位一體”區域化黨建網絡,將黨組織工作觸角延伸到群眾身邊。理順社區為民服務關系。推行“一站式服務”和社區干部坐班制,各辦事員由“兩委”班子成員擔任,變“分管”為“直管”,減少管理層級,下好“先手棋”,將“一根針”變成“一張網”,搭建起“前臺+后臺”的工作模式,把治理方式從“被動管理”向“主動作為”轉變,讓群眾找得到人、辦得成事、事辦得舒心,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凝心聚力,構筑社區服務大平臺。聚集物力,讓社區黨組織“有地方辦事”。近年來,鳳靈社區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著力打造優質黨群服務中心,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區資源,堅持自建、共建、幫建相結合,對社區場所進行了整合,添置設施設備,完善基礎設施,確保各項活動都能正常開展,充分發揮社區便民、利民的積極作用。如未成年人活動室為暑期學生開設“Tabo”機器人編程趣味教學、社區民警為留守兒童宣講“防拐騙知識”等。嚴格執行《績溪縣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試行)》和華陽鎮《社區、村“兩委”干部績效考核辦法及建立廉政風險金制度(試行)》,鼓勵社區工作者參加資格考試和各項技能培訓,提高社區工作人員的職業能力和專業化水平,目前鳳靈社區“兩委”已有4人通過社工考試,積極組織社區“兩委”成員分批次、層次參加培訓,2019年以來,共赴浙江諸暨、寧國西津街道、宣州區等地學習考察5次。聚集財力,讓社區黨組織“有經費辦事”。逐步提高社區“兩委”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條件,建立激勵機制。2019年4月,根據省市委文件精神要求,以《中共績溪縣委關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方案》的研究出臺為契機,同步落實社區“兩委”干部工資和工作經費:按照不低于所在鄉鎮所屬事業單位管理崗9級和10級職員工資待遇,分別落實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兩委”報酬,并由縣財政予以保障。聚集人力,讓社區黨組織“有激情辦事”。
創新管理,打造社區共建大模式。管理網格化筑牢底部根基。建立二級網格7個,設網格長7名,邀聘社會網格監督員7名,采取“定人、定責、定崗”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按照“6+X”模式組建6-8人的網格管理與服務團隊42人,同時,創新推進“毛毛調解工作室”建設,基本實現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網格中民生服務有人辦理、矛盾糾紛有人調處、社情民意有人收集、政策法規有人宣傳、治安和安全隱患有人發現、特殊人群有人關愛、重大事項有人報告,“小網格”拉動了“大治理”。主體多元化打造共治共享。堅持共建共享,采取分層分類辦法,向服務企業滲透,向離崗黨員拓展,向群眾性文體組織延伸,吸納更多群體參與社區建設。圍繞打造“鳳舞靈山”服務品牌,以社區黨員和在職報到黨員為骨干,組建8支志愿者隊伍,2019年以來,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共開展防災救災、疫情防控、文明創建、扶貧濟困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31場次,共有4066人次參加了志愿服務。載體多樣化豐富文化生活。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建黨98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開展文藝宣傳隊進企業、進校園、進小區,社區“老小孩合唱團”每周六定期開展教唱活動。結合元宵、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開辦“鄰里節”、好家風家訓誦讀、道德講堂等系列活動,大大提升了居民參與社區自治共治的自覺性,進一步拉近了群眾與黨組織的距離,有效增進了黨群干群關系。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