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池州市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的重要論述,堅持以正確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推動各級干部在服務大局大事中履職盡責,在應對大戰大考中擔當作為,持續營造“忠專實、勤正廉”的濃厚干事氛圍,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精準選人用人,激勵干部保持拼的勁頭。用好一名干部,就會樹起一面旗幟。池州市牢固樹立“工作圍著發展干、干部圍著發展用”的鮮明導向,以實績論英雄、憑實績用干部。一是重點領域優先調配。著眼全市經濟發展需要,大力選用猛將、闖將、干將,把優質干部資源精準調配到發展最需處、效益最大處。近兩年從拼經濟、抓發展、保穩定等吃勁崗位提任縣處級干部超過70%。推深做實全覆蓋、常態化調研式考察,重點研判綜合部門領導班子運行情況,對干事氛圍不濃、作用發揮不夠的領導班子及時調整優化、增強整體功能。公開引進130名高學歷儲備人才,80%安排到經濟一線工作。二是開發園區優先保障。樹立“抓園區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全市6個省級以上開發區班子成員任免由市委直接統籌,切實把得力的干部派到開發區,2020年以來先后選拔24名縣處級干部到園區任職。把開發區作為全市經濟工作人才的培養基地,近三年提拔和進一步使用39名園區干部。三是基層干部優先使用。堅持大抓基層重抓基礎,對鄉鎮街道班子運行提級研判、正職配備提級管理、重點工作提級督查。把鄉鎮街道作為培養使用干部的重要平臺,制定市直機關公務員到鄉鎮街道任職專項政策,完善干部梯隊培養機制。目前全市縣區黨政班子中超過50%具有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工作經歷,做到年齡、專業、經歷來源等結構合理搭配。
聚焦提質賦能,推動干部提升干的能力。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干部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轉型升級。池州市把加強干部能力培訓擺上突出位置,健全完善“干中學、學中干”全鏈條協同培養機制,推動各級干部不斷打破能力素質的天花板。一是理論教育鑄魂。把黨的創新理論作為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必修課,嚴格落實黨委會議“第一議題”、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首要內容制度。分專題組織開展集體學習研討,分級分類舉辦培訓班、網絡班,近兩年培訓各級干部2.2萬余人次,實現縣鄉領導班子成員培訓全覆蓋。二是專業培訓賦能。實施“十百千”專業能力提升計劃,開展縣鄉村三級書記“進黨校上講臺當教員”、“高質量發展局長講堂”等活動,幫助干部填知識空白、補素質短板。適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新形勢,以案例培訓、情景模擬等方式開展專業培訓,及時跟進解讀省十大新興產業政策,增強干部對新產業新業態的識別、決策、推動能力。三是實踐鍛煉強基。搭建上派、下掛、內煉、外送“四大平臺”,每年選派干部到滬蘇浙及省內先進地區跟班學習,推動干部在實戰能力上努力實現由“跟跑”向“并跑”轉變。兩年來,選派360余名干部到雙招雙引、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墩苗歷練,選派190余名干部到先發地區跟班學習。進入視野的優秀年輕干部超過80%得到提拔使用。
突出嚴管厚愛,引導干部弘揚實的作風。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池州市堅持嚴管厚愛并重,針對性開展正向激勵和負向糾治,激勵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一是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堅持發展退位、干部讓位,針對市管領導班子成員、市直單位科長、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分層級分領域設計“賽馬”指標體系,定期晾曬經濟運行、營商環境、鄉村振興等榜單,對考核末位、指標后位、擔當缺位的干部,精準適用處理措施,對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作出調整,推動能上能下常態化。二是強化作風建設整治。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從市級負責同志做起,定期到園區、企業、鄉村等基層現場辦公解決問題。實行重點項目全生命周期作風分析研判、信訪積案難案化解“紅黃藍綠”分類管理等機制,大力整治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為民服務等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三是健全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準確把握“三個區分開來”要求,正確對待有失誤的干部,制定出臺受處理處分干部重新使用規程,推深做實干部家訪,為受到不實舉報的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及時澄清正名。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