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來安縣聚焦加強基層黨員隊伍建設,實行“三強化三提升”工作法,推動黨員隊伍發展規范化、黨性教育多樣化、作用發揮常態化,切實筑牢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強化源頭管控,提升發展黨員質量。堅持把發展黨員政治標準擺在首要位置,強化源頭管理,把握重點優化黨員隊伍結構。全面摸排、發掘致富能手、退役軍人、返鄉大中專畢業生等群體中信念堅定、思想積極、勇于帶頭的優秀分子,突出抓好青年群體培養,逐級逐類建立優秀分子儲備數據庫。截至目前,全縣儲備入黨積極分子1618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占比68%。嚴格考察保質量。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出臺《來安縣黨員發展對象政治審查聯審辦法(試行)》,會同紀委、公安、信訪、稅務等10個部門開展聯審,重點核查違紀違法、信訪舉報、個人信用等方面問題,及時向發展黨員的黨組織進行反饋。2023年全縣聯審296人,取消5名不符合條件的發展對象資格。印發《發展黨員“三個清單”》,重點抓鄉鎮黨委書記、組織委員、村黨組織書記三大責任主體,明確各主體、各環節責任,形成完整責任鏈條,強化責任倒查,嚴肅問題追究,推動基層嚴格把關、確保質量。
強化陣地建設,提升黨員黨性修養。針對新時期黨員特點,深挖建強用好本土黨員教育培訓點,每年對各領域發展對象開展分類、分層集中培訓,切實提升黨性修養,扣好“第一粒扣子”。發揮紅色歷史遺跡的宣傳教育作用,挖掘老油坊烈士紀念碑、張郢村烈士墓群、韓王將臺遺址等7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打造“新四軍第二師紀念館”、“劉少奇在皖東紀念館”、黃壩黨建風景園等黨史學習教育實境課堂10多個,評選發布皖東烈士陵園、陸元九院士事跡陳列館等18家第一批主題黨日基地,開設“黨員觀實景”黨史旅游專線,組織廣大黨員在“邊走、邊看、邊學”中進行黨史教學、接受黨性洗禮,累計開展教學1000多場。探索“互聯網+遠程教育”新模式,打造“來·云課”網絡課堂和“來小碼”黨員教育平臺,以“理論學習+黨性修養+技能培訓”為教學方式,方便黨員群眾收看優質遠教資源。截至目前,舉辦“來·云課”直播課堂8期,覆蓋2.5萬余人次。推出“碼上看、碼上聽、碼上學、碼上答”等欄目,8400余名黨員依托“來安先鋒驛站”公眾號實現掌上學習。
強化實踐鍛煉,提升黨員教育質效。注重在教育實踐一線培養提升,做到“三個結合”,切實提升黨員教育質效。與“三會一課”結合,將精品節目“周推薦”列入基層黨組織學習建議清單,推動黨員教育與“三會一課”等黨內政治生活深度結合。今年以來,全縣各基層黨組織開展主題黨日理論學習類2453次、黨性教育類885次、志愿服務類895次。與“基地實踐”結合,開展全縣“農村實用遠程教育月”活動,完善“遠教+基地+農戶”“遠教+專家+農戶”“遠教+協會+農戶”等學用模式,促進學用成果轉化,350名農村實用人才開展技術指導,推送農技指南9000余次,線上接受咨詢700多人次。組織農技專家開展技術咨詢服務,為種養植農戶“傳經送寶”700多人次。與“服務民生”結合,先后成立70多個臨時黨支部、組建210多支黨員先鋒隊、劃分1100多個黨員責任區,設置黨員示范崗200余個;深化“一改兩為”,在職黨員進社區助力文明創建,開展志愿服務活動1840余次,認領“微心愿”480余個,收集解決問題960余個。建立“紅色領航·助企紓困”服務機制,組織黨建指導員收集訴求167條、解決問題190余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