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不斷探索黨員教育新形式,創新黨員教育新做法,通過辦好“理論課堂、黨性課堂、互動課堂、實踐課堂”,推動黨員教育精準發力,靶向施教,全面激發黨員隊伍生機與活力。
辦好“理論課堂”,讓黨員品到“黨味”。構建“縣級普遍培訓、鄉鎮兜底培訓、支部日常培訓”三級聯動培訓體系,聚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黨的二十大精神等黨的理論知識,采用專題培訓、主題黨課等形式,為黨員群眾“補鈣壯骨”。構建“講師團+資源庫”,全面梳理、集結全縣優質師資資源,建立師資庫,將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專家學者、領導干部、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典型人物、離退休干部、專業技術人才等納入師資庫,形成多元化的師資隊伍,目前,全縣師資庫中共有150余人。根據理論宣傳重點和黨員群眾需要擬定主題,提供“菜單式”宣講專題以供選擇,根據服務對象選擇的“菜單”專題提供宣講服務,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等內容,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周三夜讀”等活動載體,舉辦黨員教育培訓班105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集中學習27600余人次。
辦好“黨性課堂”,讓黨員品到“苦味”。深入挖掘本地資源,圍繞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等,打造績溪縣博物館、績溪縣黨史館、許家朋烈士陵園、李夏廣場、梧川革命歷史紀念館等多個現場教學點,組織黨員開展“體驗式”“沉浸式”教學,現場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苦卓絕的革命信念和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進一步堅定廣大黨員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信心和決心。依托“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的組織生活,創新開展“老黨員故事會”“黨員話初心”等活動,常態化開展重溫入黨誓詞、過政治生日、談心談話等活動,不斷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深入創新激活動能,引導黨員干部積極創作,以慶祝“七一”建黨節為契機,創新開展“學思踐悟新思想 砥礪奮進新征程”原創黨課評比,通過單位初賽、縣級評比兩個階段,評選出《以青春之名續寫華章》《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精神》等多部優秀黨課。
辦好“互動課堂”,讓黨員品到“鮮味”。創新黨員教育新形式,依托“田間課堂”“周三夜學”等形式,就近就地開展黨員教育,將學習場所從室內延伸到室外,從課堂延伸到工廠,從會議室延伸到田間,以面對面互動交流的方式,將黨的政策、實用技術、業務知識等送到黨員群眾身邊,確保黨員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聚焦“線上課堂”建設,充分依托學習強國、“績溪先鋒”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信息化平臺,創新開展“先鋒關注”、“‘績’合青年人 逐夢新時代”、“聚焦一線”等專題,推送微黨務、微黨課等內容,著力打造“指尖上”的微黨建,讓黨員實時學、隨處學,以滿足不同類型的黨員學習需求。堅持分類施教,根據農村、城市、機關、學校、企業等不同領域黨員實際,按需求、分層次開展交流學習,通過交流分享、業務比拼、知識競賽等形式,相互促進、相互提高。2023年來,開展黨務知識、黨的理論知識、業務知識、專業技能等交流比拼20余次。
辦好“實踐課堂”,讓黨員品到“辣味”。積極堅持從“小切口”入手,結合開展“五經普”等重點工作,堅持“登門走訪”,以通俗易懂的言語、“拉家常”的形式,因地制宜打造“板凳會議”“庭院會議”等議事平臺,心貼心面對面征求群眾意見建議、共商村級發展,今年來,收集群眾意見建議953余個。發揮基層黨組織、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出荊州鄉山核桃采收解紛工作法、揚溪鎮“清情合和”四步工作法、尚田村“四個一”工作法等個性化調解品牌及“徽娘”促和諧工作室等調解陣地。堅持以學促干、以干踐行、以行增效,不斷在基層一線鍛煉黨員干部。實施“黨員+群眾”模式,推深做實“1+N”聯系服務群眾機制,搭建居民共建共治平臺,橫向連通全縣縣直各單位和鄉鎮,最大限度匯聚矛盾糾紛化解的工作合力。2023年以來,2241名樓棟長聯系包保25451戶居民,2541名黨員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開展工作;組建志愿服務隊56支,共計開展環境集中整治1045次,入戶宣傳走訪8956次,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章煒)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