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結合新時代黨員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始終堅持在要素保障、載體方式、學用轉化上聚力用勁、守正創新,持續推動黨員教育培訓提質增效。
聚焦高標高質,建強要素保障體系。打造黨員教育主陣地。整合黨校、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農家書屋、遠教終端站點、遠教廣場等資源,創建“黨校+基地”立體化黨員教育陣地體系,精心打造九華農會舊址、李夏紀念廣場、烈士陵園等多個紅色教學點,重點圍繞“政治理論+黨性鍛煉+實地觀摩”等內容,充分運用情景式授課、沉浸式授課等教學方式,把黨的陣地建到群眾家門口,形成黨員教育的全域輻射效應。培育黨員教育主心骨。按照“專兼結合、優勢互補”的原則,以縣委黨校專職教師作為黨員教育師資庫的主干力量,從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典型人物、離退休干部、黨務工作者、專業技術人才、“土專家”“田秀才”等廣泛人員中擇優選聘政治立場堅定、理論素養深厚、語言表達等能力突出的人員擔任“兼職”師資,形成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實現各類師資優勢互補。構建黨員教育主課程。明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設置基層黨建、革命傳統、形勢政策、現場教學、鄉村振興、和美鄉村建設等專題,將本地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黨課創作中,結合績溪縣紅色資源和黨史素材,開發了《徽文化及其時代價值》《新四軍皖南山地游擊斗爭史及其現實啟示》《見證初心的徽杭古道》等地方特色課程。
聚焦多元互動,豐富載體方式體系。專家授課輔導學。邀請各級優秀代表、專家學者等開展專題輔導,深刻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介紹鄉村振興戰略、“千萬工程”等重大政策,采取“專題學+研討學+現場學+競賽學”等多種形式,分類分級舉辦黨員教育培訓班105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集中學習27600余人次,滿足黨員精準化教育需要。本土資源沉浸學。抓好“實景課堂”強質量,深入創新挖掘資源,持續豐富教學資源庫,深度串聯徽州味·道小鎮客廳、伏嶺鎮革命歷史紀念館、荊州鄉李夏烈士紀念廣場、皖南黃高峰青年學習學院、績溪博物館等本地地標,以實物、實景、實例為載體,讓黨員干部群眾在身臨其境中增加學習興趣,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紅色精神力量。云端課堂隨時學。探索“固定+隨時”“線下+線上”等模式,依托績溪先鋒微信公眾號等載體,定期推送優秀教學資源,將黨員教育由“一時一地”拓展為“隨時隨地”。積極探索“互聯網+黨員教育”教學模式,開展村(社區)“兩委”干部“新春第一課”,全力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便捷式的黨員教育傳播體系,不斷提升黨員教育工作信息化水平。實踐課堂深入學。根據產業發展需求,把黨員教育從“課堂講臺”搬到“田間地頭”,安排“土專家”“田秀才”等專業人才講解農業種植技術。創建“黨建+志愿服務”,結合文明創建、鄉村治理、防汛減災、環境整治等,將志愿服務融入到“主題黨日”中,提升黨員為民服務意識。
聚焦知行合一,做實學用轉化體系。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根據不同黨員的年齡、身體狀況、特點等實際情況,全面推行年輕黨員“崗位式”管理、流動黨員“動態式”管理、老黨員“參與式”管理、困難黨員“關愛式”管理,全面推行黨員“1+N”聯系服務群眾機制,組織黨員領辦政策宣傳、民意調查、產業發展等重點崗位任務,大力推進黨員承諾踐諾,實現黨員管理教育好、管理好、服務好、作用發揮好。機關黨員雙向報到。持續推進縣直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干部“雙報到”制度,通過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充分凝聚駐區單位攻堅合力,73個縣直單位與6個社區聯點共建,2541名黨員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共計開展環境集中整治7045次,入戶宣傳走訪12956次,協調解決社區熱點、難點問題1000余個,實現黨群干群關系魚水情深?!叭隆秉h員示范引領。充分發揮“三新”黨組織行業資源優勢,廣泛開展“我為發展獻一策”活動,征集支部建設、企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意見建議120余條,持續擦亮“三新”黨員先鋒底色。開展績溪縣首屆“最美新業態勞動者”評選活動,聘任15名最美新業態勞動者為兼職網格員,開展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志愿服務300余次。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