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堅持將鄉土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創新黨管人才工作方法,全方位多舉措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持續提升人才引進精準化、培養高效化、服務精細化,進一步激活鄉村振興人才動能。
廣開門路,“不拘一格”引才聚才,激活人才“蓄水池”。堅持黨管人才原則,高標準謀劃人才工作,建立鄉鎮“一把手”抓人才工作述職評議指標41項體系,將人才工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重要評價依據,出臺《績溪縣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若干措施》,深化鄉村振興“百名能人帶動增收工程”,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組織開展績溪在外鄉賢人才摸底統計,明確黨政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鄉賢工作任務,通過開展返鄉座談、鄉賢懇談會、“雙招雙引”外出推介活動等,先后聯系在外鄉賢人才292人次,吸引1103人返績投身鄉村振興。積極摸排績溪籍在外鄉賢人才,建立“縣-鄉鎮-村”三級摸排機制,完善績溪縣在外優秀人才庫482人,舉辦“旅外鄉賢人才座談會”12場,打好“鄉情牌”,拋出“橄欖枝”,引導鄉賢人才歸績,今年以來,成功吸引各類返鄉就業創業人才224人。赴安徽大學等重點高校開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動,吸引大學生來績實習實踐,為鄉村振興激發青春活力,針對農業農村系統,累計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10名。
靶向發力,“內外兼修”育才助才,涵養人才“好生態”。深入開展人才計劃優化整合工作,組織開展“績溪工匠”評選活動,累計獲評“敬亭優才”創新團隊6個、創業人才6人。開展“2024年長三角專家服務績溪縣高質量發展活動”,邀請浙江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等高校10名高層次專家,在農業、鄉村旅游等領域開展現場指導和培訓,搭建技能提升和實踐鍛煉平臺,讓更多“土專家”、“田秀才”服務鄉村振興,圍繞山核桃、小黃牛、黑豬等種養殖產業,邀請承接省級專家團下基層活動8次18人。先后與安徽科技學院、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和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等4個高校院所簽訂科技特派團合作協議,建成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1個,選派科技特派員105人深入基層開展服務,獲批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平臺1個、市級5個,3個基地獲批市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整合行業領域人才資源,引導農技、農機、水利等各領域專家人才服務下鄉,成立科技服務小組,開展政策咨詢、技術指導、現場培訓等服務活動,建立包鄉聯戶制度。各領域專家下鄉技術指導300余次,發放技術資料10000余份。
暖心關懷,“保駕護航”管才留才,織密人才“服務網”。建立“發展改革”機制。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就人才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等方面出臺配套措施,形成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各職能部門各司其職、通力協作,用人主體積極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全年組織開展高校行,“高校人才績溪行”活動,與34所高校建立聯系,掛牌鄉鎮大學生創業創新、“三實”基地9個,先后與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大學生社會實踐專業實習頂崗實訓基地,吸引3000余名大學生到村駐點研學,推進校地協同育人,為高校提供社會實踐、課題論證實驗、成果轉化生產平臺,鋪就校地合作共贏之路。建全“評選表彰”機制。今年從鄉村振興中隊伍中評選“績溪英才”創新團隊項目4個、領軍人才5名,推薦13名鄉村人才成功入選2024年宣城市鄉村能人“十杰百優”,加大鄉村振興人才職稱評審力度,5名獲得高級職稱,10名獲得中級職稱,選推市級“鄉村工匠”90人。建強“幫扶基層”機制。近三年來,組織超過30名長三角專家來績服務基層,為基層單位和群眾答疑解惑、把脈開方、傳經送寶,培訓基層專技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586人次,義診病患450人次,為鄉村振興中的難題提供解決方案100逾項,用好省農科院、安徽農業大學等高等農業院校資源,對鄉村振興人才開展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指導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