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為主線,創新構建“組織強基、機制活源、隊伍淬火”三維賦能體系,通過實施“頭雁領航、多元治理、紅色賦能”三大工程,走出一條具有徽風皖韻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筑牢基層堡壘,鍛造鄉村振興“主心骨”,增強黨組織“向心力”。績溪縣以“頭雁工程”為抓手,創新“三選三培”機制(選優支部書記、委員、黨小組長,培育致富能手、治理骨干、鄉土人才),構建“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體系。通過“內挖外引”選拔優秀村書記27名,動態儲備村級后備人才177人,黨組織書記后備人選86人。創新“雛鷹工程”,分批選派120名村“兩委”干部赴浙江湖州、安吉等地名村跟班學習,系統開展農業技術、法律法規等專題培訓12期,推動村主干大專以上學歷占比提升至65%。2名村書記入選省級鄉村振興“頭雁”項目,形成“選任一批、培育一批、儲備一批”的良性循環。建立“導師庫+實踐基地+考核機制”立體培養模式,組建由退休干部、致富帶頭人等組成的導師團隊,設立鄉村振興實踐基地4個。全年開展現場教學45場次,組織外出考察學習32批次,培育“懂產業、善治理、能帶頭”的復合型干部隊伍,實現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創新治理模式,織密多元共治“一張網”,提升黨組織“凝聚力”。績溪縣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為目標,構建“全域網格覆蓋、數字科技賦能、區域協同發展”的三維治理體系,推動治理效能向“末梢神經”延伸。推行“紅色網格”全域覆蓋工程,劃分基礎網格472個,設立網格黨支部(黨小組)326個,推動1378名黨員干部下沉包聯2.6萬戶家庭。創新“網格+五員”(網格長、黨建指導員、民生服務員、矛盾調解員、法治宣傳員)工作機制,建立“日走訪、周研判、月調度”閉環管理模式,全年化解矛盾糾紛380余起,群眾滿意度達98%。在試點村開展“數字治理賦能”行動,開發集智慧黨建、民生服務、產業管理于一體的村級管理平臺。創新“戶聯碼”治理機制,村民掃碼即可上報環境衛生、設施損壞等問題,實現“小事掃碼辦、大事網格議”。試點村信訪量同比下降40%,政務服務效率提升60%。與浙江臨安、黃山歙縣組建農家樂聯合黨支部,創新黨建工作同研究、組織生活同開展、產業資源同分享、發展經驗同交流“四同”工作法。
賡續紅色血脈,打造基層發展“動力源”,激發黨組織“前驅力”。績溪縣以紅色基因傳承為紐帶,構建“資源整合—產業轉化—先鋒賦能”的紅色動力體系,推動紅色精神內核與鄉村振興實踐深度融合,打造“紅色引擎”驅動發展新范式。以縣黨史專題館為核心樞紐,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