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溪縣伏嶺鎮創新完善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的社會扶貧參與機制,動員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脫貧攻堅,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實現貧困戶穩定脫貧,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光伏發電“點”亮集體經濟之路。乘著扶貧項目的東風,伏嶺鎮在條件符合的貧困村發展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光伏收益形成的村集體經濟,為加強村級基礎建設以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通過開發光伏公益性崗位,不僅為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還增加了收入,實現了穩定脫貧。以西川村為例,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級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4萬元,開發公益性崗位14個,臨時性崗位24個,戶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
種養結合“撐”鼓貧困戶腰包。通過社會企業扶貧力量的介入,在發展產業項目上轉變了傳統的種植方式,向著更加符合村民實際利益的生產方式轉變。以發展香菇種植的老胡家合作社,通過“合作社+農戶”模式運營,每年為村集體增收7.5萬元,帶動40戶貧困戶增加收入。與此同時,還有恒旺養殖合作社認養方案,通過社會資源向村民無償提供小牛的方式,減少農戶養殖成本,并通過訂單認養的方式打消村民養殖的后顧之憂。
消費扶貧“扭”轉傳統經營方式。消費扶貧是社會各界通過自主消費來自貧困村和貧困戶的產品,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的一種扶貧方式,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伏嶺鎮通過開展扶貧產品認定、農特產品集中展銷等方式,認定扶貧產品達到20種,認定商品總價值近兩千七百萬元;展銷會銷售農特產品20余種價值3000余元。這對于打開伏嶺鎮的優質農產品的銷路與知名度,切實增加村民的收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