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績溪縣委編辦圍繞貫徹落實市人才“30條”和《宣城市“宛陵聚才行動”若干政策》,推動健全完善黨管人才體制機制,不斷優化人才環境,人才工作成效進一步顯現。
開展人才主管部門機構改革。從機構改革、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理順人才隊伍管理體制等方面入手,廣泛借鑒滬蘇浙等地機構改革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強機構編制調查研究,結合績溪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加大機構職能歸并。例如將縣科技局和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合并成立科技商務經信局,統一管理創新創業人才和企業家人才隊伍;將縣農委和縣水務局合并成立縣農業農村水利局,統一管理農村實用人才隊伍。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向用人主體放權,為人才松綁,推動人才隊伍主管部門的優化整合,為該縣人才工作做好做實頂層設計工作。
啟動機關事業單位人才招錄。根據經濟發展情況和編制余缺情況,在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的基礎上,參與制定全年機關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招考計劃,其中擬定招考公務員50名、事業人員152名,引進高層次人才18名,會同組織、人社部門做好招考錄用相關工作。
探索建立人才編制“周轉池”。探索建立“全縣統籌、重點保障、動態調整、周轉使用”的周轉池制度,解決“空編不用”和“無編可用”的矛盾。其中,確定績溪縣人民醫院自建池編制規模224名,周轉池編制規模79名,社會化用人控制員額79名。確定縣中醫院自建池規模134名,周轉池規模45名,社會化用人控制員額45名,著力解決醫療衛生領域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引進難的問題,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可持續的編制保障。
大力營造企業人才發展環境。在全省105個縣市區中,首創組建“營商環境建設局”,實現政府履職方式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變革,使權力運行更加規范,服務更加高效,企業辦事更為方便,彰顯績溪縣委、縣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和集聚人才留住人才的決心,為全省優化企業人才發展環境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績溪縣委編辦 胡曉映)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