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出菇管護香菇子實體成熟大約需一周時間,這個時期的管理應做到:控制室溫15℃左右,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90%左右,并進行干濕交替冷熱刺激。每采完一批菇后,揭膜通風8~10小時,讓菌筒表面稍干,晴天再噴水。白天蓋嚴薄膜,使菌絲復壯,晚上12時后揭膜通風1小時,讓低溫刺激菌絲,促使菇蕾發生......”小雪季節,在績溪縣伏嶺鎮西川村老胡家生態農業合作社科技工作站的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程扶旗正在耐心指導香菇種植戶冬季管理要點。
老胡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 2017 年 7 月,合作社現下設 5 個家庭農場基地,共流轉土地 420 畝,其中香菇基地鋼架大棚種植面積 140 畝以上。績溪縣科技部門結合鄉村振興科技需求,在該合作社設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站,開展香菇菌種選、香菇栽培培養料配方,香菇出菇管理技術體系的完善等一系列科技興農工作。特別是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根據合作社實際,利用設置在安徽科技學院的國家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實驗室,篩選出生物轉化率高、抗雜性強、高產、優質、高效、出菇早、適應不同環境生長的菌株,讓合作社“如虎添翼”,香菇產量躍上新臺階,年產食用菌鮮品達到 110 余萬斤,年總銷售收入達 600 余萬元,實現利潤超150 萬元,直接帶動農戶 75 戶,戶均增收 4100元。同時,合作社為村里每年帶來 9.5 萬元集體收入,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
科技特派員是農民眼中的“土專家”,近年來,績溪縣將科技特派員的技術與老百姓的需求緊密結合,立足科技扶貧、智力扶貧,從2019到2020年全縣共選派科技特派員23名,人員由鄉鎮農業技術人員兼任,對26個貧困村實行科技特派員服務全覆蓋。這些科技特派員發揮個人專長,把技術和經驗送到農戶和貧困戶手中,切實解決了他們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實現科技助農、科技扶貧。他們當中有7名科技特派員因科技扶貧成績優異,獲得了“2020年宣城市助力脫貧攻堅優秀結對服務科技特派員”榮譽稱號。
今年來,績溪縣進一步將科技特派員作為領航鄉村振興的重大舉措,堅持人才下沉、技術下鄉、服務“三農”理念,主動作為,實施了“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行動計劃”,選派出96名科技特派員,實現全縣81個行政村(社區)全覆蓋。其中26名入駐三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人員來自于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及縣農水局專家。這些特派員聚焦鄉村振興的科技需求,將服務環節從產前、產中延伸至產后,實現產銷對接、全鏈條服務,促進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在鄉村轉化應用,提高附加值,提升產業競爭力。同時,發揮科技特派員示范帶動作用,凝練推廣“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一村一品(一村一基地)+農戶”等服務模式,培育壯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為了進一步激發了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活力,績溪縣還大力鼓勵符合條件的科技特派員,以科技成果或知識產權入股、資金入股、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與服務對象結成“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體,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助農興農轉化。近兩年間就直接促成了績溪縣中巧食用菌專業種植合作社等4戶企業,與其“農林廢棄物基料專用型食用菌品種選育與關鍵生產技術集成推廣”等多項技術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帶動了這些涉農企業更高質量發展。
“自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設立以來,幫助我們合作社先后與安徽農業大學合作培育了‘徽菇 11號’、‘徽耳4號’‘徽菇12號’、‘徽耳7號’4個新品種,并通過安徽省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認定,極大提升了香菇的質量,使得以前只向市場提供中低級產品變身為中高檔產品,公司走上了品牌化道路,效益倍增,也帶動了更多的脫貧戶穩定脫貧。”績溪縣徽菜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胡永陸對科技特派員贊口不絕。
和胡永陸一樣,在績溪縣從多農民的眼中,這些科技特派員把技術從實驗室帶到了田間地頭,讓技術長在了泥土里,他們簡直是農民心中的“科技明星”,這些“明星”們以科技興農的魅力帶動了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有力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周明助、周正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