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近年來,瀛洲鎮聚焦村級帶頭人難選、后備力量不足、鄉土人才缺乏等問題,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多點發力,多措并舉,探索構造頭雁、雛雁、歸雁的“雁陣”工程,全力構建“雁陣”齊飛新格局,譜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華章。
聚焦“頭雁”領航,強化示范帶動。強化理論學習。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村“兩委”干部日常學習的必修課。通過學習增強干部黨性修養,引導干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交流,分享學習心得和實踐經驗,促進干部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依托每月黨建例會,積極開展村黨組織書記及黨務工作者業務培訓,2023年來,開展黨員發展、電教遠教等學習培訓14次。強化日常管理。制定《瀛洲鎮村“兩委”干部績效考核辦法》,明確考核要點,提高待遇及報酬,在全鎮營造爭先進位的良好政治生態,激發“頭雁”干事創業熱情。年均發放村兩委干部績效6萬元、專業化津貼6.7萬元。強化比學趕超。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以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為抓手,推行村黨組織書記備案管理制度,扎實推進界中分析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工作,補選村“兩委”干部3名,進一步優化班子結構。開展書記擂臺比武3次,曬成績、亮特色、說不足,以賽促干、以比促學,進一步加強“頭雁”隊伍建設,提升“頭雁”能力素質。
加強“雛雁”培育,形成倍增效應。擴大“雛雁”干部隊伍。深入實施“育苗工程”,聚焦優秀高校畢業生、復退軍人、青年農民、致富帶頭人、鄉土人才等青年,堅持“標準嚴”“素質優”,從好人中選能人,擇優納入村后備干部庫,確保“雁群”隊伍高質量,目前,全鎮共培育后備干部10名。提升“雛雁”能力水平。建立瀛洲鎮“導師幫帶制”,創新推出村“兩委”班子成員結對聯系后備人才制度,細化“一村一策”幫帶方案、以需定向結成幫帶對子,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人才“蓄水池”作用,手把手教、實打實帶,通過教方法、傳經驗、授技能,引導參與政策宣傳、信訪維穩、服務群眾等重點工作,幫助其廣泛接觸和熟悉村級事務,讓“雛雁”人才在“滴灌式”培養中提升能力水平。培養“雛雁”實干能力。結合黨員“1+N”聯系服務群眾以及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機制,積極搭建“雛雁”作用發揮舞臺,鼓勵引導他們在服務群眾中培養為民情懷和服務意識,全力打造一支技能出眾、示范作用突出、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雛雁”人才隊伍。
開展“歸雁”回巢,激發桑梓情懷。高位推動人才引進。建立以黨委書記為組長的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委書記親自抓、黨委委員具體抓、各基層黨組織協同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堅持外出招才引才制度,共開展黨組織書記高校行3次,外出宣傳政策15余次,變“被動式坐等人才”為“主動式上門攬才”。高效行動做好服務保障。全面落實穩崗促就業各項優惠政策,扎實開展2024年“春風行動”,吸引更多人才落戶瀛洲。全力推進大學生“三實”工作,扎實推進“以才引才”“以才聚才”,鼓勵在外大學生獻智家鄉發展、回歸創業就業,共接收包括清華大學等8批60名大學生到鎮開展“三實”學習,體驗農村氛圍、了解農業發展、感受農村變化,進一步加深在外大學生對家鄉的了解和熱忱,同時積極建立雙向溝通機制,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反哺家鄉。高頻聯動匯聚意見建議。依托春節、中秋等外出人口返鄉契機,召開瀛洲鎮鄉賢座談會,在外鄉賢們觀家鄉之變、敘桑梓之情、謀發展之策,共收集產業發展、農旅融合、村集體增收等方面意見建議30余條,進一步凝聚了鄉賢智慧,匯聚了鄉賢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