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堅持在黨員教育上下功夫,積極探索黨員教育新形式,持續在謀劃部署、載體創新、培訓效果上發力,有力有效破解內容同質、師資薄弱、形式僵化等問題,不斷推動黨員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平常。
突出科學謀劃,變“供需脫節”為“供需對接”。堅持把黨員教育培訓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建立“組織部門牽頭+基層黨委配合+基層黨組織推進”的“三級聯動”制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著力提升黨員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堅持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原則,把全縣培訓對象分為黨員干部、農村黨員、企業黨員、流動黨員等類型,根據不同培訓主體劃分培訓班次,圍繞基層黨建、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生態文明、文化旅游、集體經濟發展等內容,采取“理論學習+現場教學+案例分析+研討交流+知識競賽”的方式,開展黨員冬訓春訓、村級干部輪訓等教育培訓,滿足黨員精準化教育需要。完善課后評價機制,從授課內容、授課方式以及服務實踐等方面對黨員教育師資、培訓效果等進行跟蹤反饋,及時收集參訓黨員的意見建議和結果反饋,引導其優化課程、創新載體,為后續制定培訓計劃提供參考,推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更有力度、更有深度。
突出靶向施策,變“單線出力”為“多維發力”。針對師資薄弱、結構單一問題,按照“專兼結合、優勢互補”原則,構建“講師團+資源庫”。作為黨員教育師資庫的主干力量,發揮好縣委黨校專職教師政治強、業務精、功底厚優勢,通過專題授課、賽課評課等形式,對師資力量進行高標準輔導。圍繞黨的創新理論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和黨員需求,開展課題研究、綜合調研等工作,開發《徽文化及其時代價值》《新四軍皖南山地游擊斗爭史及其現實啟示》《見證初心的徽杭古道》等地方特色課程,全面提升“專職”師資隊伍授課水平,推動課程質量優化提升。采取日常掌握、部門推薦等方式,從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基層黨組織書記、先進典型人物、離退休干部、黨務工作者、專業技術人才、“土專家”和“田秀才”等人員中擇優選聘政治立場堅定、理論素養深厚、語言表達等能力突出的人員擔任“兼職”師資,形成多元化的師資隊伍,切實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黨員教育需求。
突出載體創新,變“刻板單一”為“生動鮮活”。針對課程形式單一、模式僵化問題,整合資源、創新載體,切實提升黨員教育吸引力、感染力。堅持探索“云端”教學形式,創設“固定+隨時”“線下+線上”等模式,以開展“學習身邊榜樣”“黨課開講啦”活動為契機,組織身邊榜樣、黨員領導干部、致富帶頭人等講黨課。以微黨課的形式引導年輕黨員參與角色扮演,親身體驗不同歷史時期或現實情境下的心理狀態和過程,增強黨員的身份認同感與使命感。2023年以來,拍攝《申書記的三部曲》等微黨課19部。積極探索以情入景、融景于情的“情景課堂”,讓黨員走出教室、跳出書本,“親歷”學習場景,提升黨員教育的實效性。積極將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組織觀看《李夏·在路上》等廉政教育片,深度串聯徽州味·道小鎮客廳、伏嶺鎮革命歷史紀念館、荊州鄉李夏烈士紀念廣場、皖南黃高峰青年學習學院、績溪博物館等本地地標,以實物、實景、實例為載體,讓黨員干部群眾在身臨其境中增加學習興趣,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紅色精神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