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創新實施鴻雁、青苗、筑巢“三大工程”和強基、賦能“兩大計劃”,緊扣干部隊伍建設“選育管用”全鏈條,通過抓選育、強賦能、激活力,著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本領過硬、作風優良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
精耕細作抓選育,構建全周期培養體系。精準識別“選苗”,筑牢政治根基。堅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建立“雙考雙測”政治素質評估模型,將“兩個維護”考核指標量化,通過家訪式考察、一線調研等方式,動態儲備198名優秀年輕干部。實施“百名菁英”儲備計劃,構建“三庫三單”人才管理機制,結合干部任免、談心談話387人次,實現人才信息動態管理和精準匹配。注重從基層一線、重大任務中發現人才,2024年選派42名干部駐外招商,優化調整駐外工作部門布局,強化經濟主戰場歷練。多維培育“育苗”,提升綜合素養。打造“績溪紅”黨性教育品牌,開發“皖南游擊戰精神”等特色課程,開展沉浸式教學42場,實現年輕干部黨性教育全覆蓋。實施“需求側”培訓機制,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開設新能源產業規劃、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徽文化傳承發展、文旅IP運營等12個專班,舉辦專題培訓2000余人次,組織38名干部赴浙江大學研修數字化治理。創新“線上+線下”模式,舉辦“龍川大講壇”11期,培訓干部5500余人次,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深度融合。動態管理“壯苗”,強化跟蹤問效。建立干部擔當作為實績清單,將履職情況納入選人用人專項檢查,2024年開展一線考察識別265人次,職級晉升195人次。推行“三單管理”機制,結合平時考核、“五比五評”活動,對31名優秀干部予以晉升重用。實施“揭榜攻堅”行動,組建20個攻堅專班,破解征地拆遷難題36個,形成“周總結、月謀劃、季調度”推進機制,確保干部在實戰中錘煉本領。
靶向施策強賦能,構建專業化建設體系。政治引領“鑄魂”,校準前進方向。深化“理論武裝+黨性教育+形勢研判”三維體系,舉辦縣委主體班次10期,培訓525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教育,組織干部赴紅旗渠、桐廬等地實地學習,強化理想信念。邀請滬蘇浙專家學者授課11人次,幫助干部把握產業變革趨勢,提升戰略思維。專業賦能“提質”,鍛造過硬本領。聚焦高質量發展需求,成立高端金屬新材料、食品醫衛產業專班,選派4名人才服務重點企業。實施“上下互掛、跟班學習”計劃,安排15名縣直干部掛任鄉鎮班子成員,16名干部赴滬蘇浙跟班學習。開展“訂單式”培訓,圍繞鄉村振興、項目建設等主題,舉辦專題培訓2000余人次,精準補齊能力短板。實戰礪能“增效”,錘煉攻堅能力。選派278名干部到鄉村振興、信訪維穩等一線崗位歷練,安排42名干部駐外招商引智。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建立“特殊考場”,開展“四不兩直”督查50余次,形成紀實檔案。推動“徽菜預制菜產業園”等項目投產運營,將培訓成果轉化為發展實效。
嚴管厚愛激活力,構建正向化激勵體系。精準考核“樹導向”,倒逼擔當作為。強化縣直單位百名股長“五比五評”活動結果運用,實行差異化考核指標,截至目前,有31名成績優異的參評對象獲得職級晉升、提拔重用和進一步使用。其中,有10名優秀年輕干部被選拔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和縣直單位領導崗位。建立“容錯糾錯正負面清單”,為28個集體和80名干部火線表彰,澄清正名4次,營造“為改革者護航、為實干者撐腰”的氛圍。暖心關懷“聚合力”,解決后顧之憂。實施“三必談五必訪”機制,解決干部住房、婚戀等實際問題87件。落實“五小”建設保障,統一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開展“夏送清涼”活動,組織機關黨支部與選派村聯建,凝聚干事合力。暢通通道“促成長”,激發隊伍活力。先后印發《關于推進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績溪縣進一步加快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十條措施》等文件,堅持在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推進股級干部跨部門交流,強化女干部和黨外干部戰略性使用。建立“1+1+N”結對幫帶機制,為50名新招錄公務員配備導師,形成“分階段、遞進式”培養模式。常態化開展職級晉升,2024年晉升干部17人,樹立“有為者有位”鮮明導向。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