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創新開展“耕耘者”專項考察,以“事”為鏡、以“績”為尺,構建“考事、識人、用人”閉環體系,為縣域高質量發展鍛造骨干力量。
構建“三維立體”考察機制,以“事”為基精準畫像。堅持把“實事”作為識別干部的“試金石”,建立“政治體檢+實績跟蹤+群眾評議”三維考察體系,全方位捕捉干部在具體工作中的表現軌跡,實現從“抽象評價”到“具象識別”的轉變。政治素質首位考察,筑牢“立身之本”。創新“雙考雙測”政治素質評估模型,將“兩個維護”細化為12項可量化指標,通過“家訪式考察+一線訪談”相結合的方式,深入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2024年以來,對擬提拔的42名年輕干部開展政治素質專項考察。依托“績溪紅”黨性教育品牌,將干部參與“皖南游擊戰精神”沉浸式教學、“重走徽杭古道”等紅色實踐的表現納入考察范圍,全年開展黨性教育42場,實現年輕干部政治歷練全覆蓋。實績清單動態跟蹤,校準“干事之標”。推行“三單管理”機制,為全縣科級干部建立“任務清單、實績清單、負面清單”。聚焦縣委“七項重點任務”,將經濟運行、招商引資、征地拆遷等24項重點工作作為考察“賽道”。2024年以來,累計開展一線考察識別干部265人次,記錄干部在破解36個征地拆遷難題化解、矛盾糾紛中的具體作為,形成“一事一評”紀實檔案53份。建立“揭榜攻堅”專項臺賬,對21個攻堅專班實行“掛圖作戰”式跟蹤,實時標注干部在老舊小區改造、歷史遺留問題化解等硬骨頭任務中的擔當表現。群眾口碑反向印證,把準“民心之秤”。深化“五比五評”活動,將百名股長的服務效能、群眾滿意度作為考察重要依據,通過“線上評議+現場測評”收集意見建議387條,其中提拔重用31名成績優異的干部,9名年輕干部因群眾認可度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建立“民情直通車”機制,組織考察組不定期走訪“兩代表一委員”、服務對象和基層群眾。2024年以來,通過“背靠背”訪談79人次,核實干部在鄉村振興、信訪維穩等工作中的實際成效。
聚焦“三大戰場”實戰淬煉,以“績”為尺識別人才。堅持“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把專項考察嵌入重大任務、艱苦崗位和發展前沿,讓干部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顯本色,實現“在事上磨”與“從中識人”的有機統一。在鄉村振興一線“蹲苗”,看擔當底色。選派45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重點村擔任第一書記或工作隊員,考察組每季度深入田間地頭,跟蹤記錄干部在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等方面的具體成效,識別出3名善于整合資源的“實干型”干部,5名在政策宣講、矛盾調解中表現突出的“攻堅型”人才。2024年以來,從鄉村振興一線提拔重用干部48人,其中35歲以下干部占比達62%,形成“扎根基層者優先”的鮮明導向。在項目攻堅前沿“礪劍”,察攻堅能力。把“徽菜預制菜產業園”“新能源產業基地”等102個重點項目作為考察“賽馬場”,實行“一個項目、一組干部、一本考察賬”。對42名駐外招商干部施行“招商成效清單+客商評價”雙重考察,識別出8名擅長產業鏈招商的“專業型”干部。建立“跨部門輪崗”機制,安排15名縣直干部掛任鄉鎮班子成員,16名干部赴滬蘇浙跟班學習,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踐中考察干部戰略思維。在急難險重關頭“識金”,辨斗爭本領。把安全生產、防汛救災等“特殊考場”作為考察“試金石”,組建3個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考察11個鄉鎮、36個防汛指揮部成員單位的干部履職情況。2024年汛期,通過跟蹤干部在堤壩值守、群眾轉移中的表現,火線表彰28個集體和80名干部。在信訪維穩一線,對5名善于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復雜問題的干部予以重用。建立“容錯糾錯正負面清單”,為在改革創新中出現失誤的4名干部澄清正名。
完善“三位一體”激勵體系,以“愛”為帆賦能成長。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通過精準賦能、暖心關懷、暢通渠道,讓“耕耘者”有舞臺、有保障、有奔頭。靶向賦能提升“耕耘”本領。實施“需求側”培訓機制,圍繞干部在一線暴露出的能力短板,開設新能源產業規劃、文旅IP運營等12個專題班次,培訓2500余人次;組織38名干部赴浙江大學研修數字化治理,安排60余名村(社區)干部到滬蘇浙學習產業發展經驗,著力彌補“本領恐慌”。建立“1+1+N”結對幫帶機制,為123名新招錄公務員配備“導師”,通過“手把手教方法、面對面傳經驗”,幫助年輕干部快速適應基層工作。暖心關懷解決“后顧之憂”。落實“三必談五必訪”機制,2024年以來累計與干部談心談話387人次,解決住房、婚戀、出行等實際問題87件;為駐外招商、鄉村振興一線干部統一辦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開展“夏送清涼”活動91次,讓干部安心“耕耘”。建立新提拔干部“任職回訪”制度,對25名剛走上領導崗位的干部開展跟蹤指導,及時幫助解決“適應期”難題,體現組織“溫度”。鮮明導向暢通“成長之路”。印發《進一步加快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十條措施》,推動“能上能下”常態化,2024年以來從一線提拔“90后”科級干部24名,鄉鎮35歲以下領導班子成員占比達29%。通過股級干部跨部門交流72人次,打破“崗位固化”。職級晉升195人次,其中17名長期在艱苦崗位的干部優先晉升,樹立“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大不一樣”的導向。動態儲備278名優秀年輕干部,實行“近期可用、中期培養、長期儲備”分類管理,通過“遞進式”培養,讓更多“耕耘者”成長為“領頭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