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隨著宣績高鐵、徽杭高速等大項目建設,兵坑漂流、草節灣銀杏群旅游行業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口、休閑度假游客越來越多,我們農家樂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金河農莊的老板李峰這樣說到。“很多游客為品嘗我家的“干鍋燉”和“紅燒肉”這兩道菜慕名而來,因為咱這里的豬肉原材料不是普通的豬肉而是由放養的黑豬肉做成的。”“績溪黑豬”生長緩慢,肉質香嫩可口,具有“香而不俗,肥而不膩”的獨特風味,現在黑豬肉越來越受青睞,“小黑豬”的品牌越來越響。李峰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金沙村人,多年來也親眼見證了金沙“小黑豬”產業的發展過程。
政府推動品牌響。近年來,績溪縣政府連續出臺農業獎補政策,縣財政每年投入30余萬元,對“績溪黑豬”規模化養殖企業進行獎勵,并以“基地+農戶”方式在鄉鎮建立績溪黑豬生態健康養殖基地,位于金沙鎮的金綠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是一個典型。該合作社由金沙鎮38號橋村返鄉大學生汪曉輝創辦,是績溪縣首家返鄉大學生創辦的專業養殖企業,以繁育、放養原生態有機“績溪黑豬”為主,放養面積300余畝,年放養原生態“績溪黑豬”2000余頭,豬舍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金沙鎮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深入落實“一改兩為五做到”精神,精準對接產業發展需求,多措并舉幫扶返鄉創業青年,在做大做強產業發展的同時實現群眾就地就近就業,實現產業群眾收入“雙倍增”。金沙鎮政府謀劃的《績溪縣西津河五豐坡段河道整治項目》將“小黑豬”養殖場到國道G233近300米的道路進行硬化,將400米河邊道路建成河壩,目前已開始實施,項目建成后將提升運輸能力,打通黑豬運往全國各地的“最后一公里”;金沙鎮政府幫助金綠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謀劃了60多萬元的“網上直播間項目”,在金沙高速路口為“小黑豬”建設了大型廣告牌,進一步提升了“小黑豬”的宣傳效果,金沙黑豬肉深受市場青睞,暢銷北京、上海、南京、浙江等地。目前,金沙鎮還謀劃了《金沙鎮生態黑豬肉制品加工項目》,投資600萬元打造黑豬加工平臺,通過建設廠房,采購加工設備,擴大黑豬產業規模,完善黑豬產業鏈,由經營主體帶動當地群眾和脫貧戶就業、將黑豬品牌做大做強,預計每年將帶動村集體增收30余萬元。
青年帶動創業忙。在金沙鎮提起“小黑豬”,大家除了會想起“90后豬倌”汪曉輝,還會想起《牽手留守老人養“網紅豬”網絡直播賣火黑豬肉》的退役軍人胡慶軍。胡慶軍2001年出生于績溪縣金沙鎮的葛里村,高中畢業后懷揣著“好男兒要當兵”的軍旅夢想,毅然參軍入伍,圓就了他的“男兒當兵夢”。退伍返鄉后創辦了《探尋徽州美食》《小胡在農村》直播視頻號,視頻號日播放量已超過了百萬,最多時500多人同時在線收看,直播間一天大約能賣出200公斤黑土豬肉,相當于宰殺2頭黑豬。胡慶軍的成功創業也帶動了許多大學生返鄉創業,越來越多的當地大學生加入到了“黑豬+互聯網”的創業隊伍中來,胡慶軍的公司從創業初期的二人增加到了十幾個人。年輕人的加入給金沙鎮的黑豬產業帶來了創新和希望,為黑豬品牌的壯大提供了強大的活力。
村民主動收入漲。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生態養殖”“綠色飲食”等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市場上一公斤黑豬肉能賣到幾十元的好價錢,依舊供不應求。村民對養殖績溪黑豬的積極性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期間,金綠源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為有條件養殖績溪黑豬的脫貧戶免費捐贈黑豬崽還與受贈農戶簽訂《黑豬扶貧協議》并高于當地市場價標準收購,收購的黑豬數量占合作社銷售量的百分之二十。“這次我代養了2頭黑毛豬崽,等豬崽出欄后,按保底價回收一只我都能拿到2000多塊錢!”金沙鎮38號橋發放當天,興高采烈的村民將一只只活潑亂跳的豬崽裝袋、稱重、標記,看著代養的黑豬兌換成了實實在在的收入,脫貧戶“汪宜全”樂的合不攏嘴:“明年我還要多領養幾頭,現在就靠養豬我們年收入就翻了翻,這個黑豬養殖真是不錯啊!”。合作社通過村民代養、保底回收的同時還收購農戶種植的農作物青飼料,讓農戶實現雙向增收,2022年合作社總產值達千萬元,其中帶動農戶增收達500萬元。
金沙鎮的“小黑豬”產業經過多年的探索創新,產業結構愈加合理,產業規模也越做越大,探索出了一條“互聯網+生態農業”的發展道路,產業發展的同時還帶領著村民發展養殖業,幫助脫貧戶走上致富路,讓“小黑豬”走上了鄉村振興的“大舞臺”,譜寫了一曲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的美妙樂章。(胡甘霖 許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