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來,長安鎮持續推進基層黨建“三抓三提三促”行動,不斷健全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帶頭作用,以產業驅動做提速,有效盤活集體資產,優化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不斷增強村集體經濟實力,全面激發黨建引領新活力,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為積極響應縣委“徽菜產業振興”計劃,長安鎮黨委、政府結合鎮情實際,堅持規劃引領、狠抓落實、創新突破,充分挖掘、發揮自身優勢,做大做強做優徽菜原材料產業,著力打造“產業強”美麗幸福鄉村。
發掘優勢資源,變“廢”為“寶”
長安鎮筍竹林資源豐富,有燕筍、雷筍等多類品種,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其中績溪燕筍是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口感鮮美爽脆,風味獨特。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減少,偏遠的筍竹林資源大多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有的甚至撂荒多年。如何有效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價值,成了最為迫切的“破冰”行動。
面對這一現狀,長安鎮浩寨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為抓手,激活資源、擴大產量。流轉閑置荒廢筍竹林120余畝,進行統一管理,雇傭村內及周邊10余位村民務工,將鮮筍挖出后統一外銷。同時,浩寨村黨總支部“瞄準”竹筍這一“山珍”的優勢,積極發展竹筍深加工,“搖身一變”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浩寨村黨總支部探索出的這個“好點子”,不僅盤活了閑置資源,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又提高了村民務工收入,一舉多得,“破冰”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效。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3余萬元,帶動村民年均增收5000余元。
優化特色產業,變“小”為“大”
嶺北小黃牛肉質醇厚、瘦而不精,是牛肉中的上品,在績溪當地和周邊縣市區已“小有名氣”,而隨著近些年電商銷售的發展,嶺北小黃牛肉的知名度慢慢擴展到了全國各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長安鎮大谷村對養殖嶺北小黃牛頗有心得,但村內大多是農戶小規模散養,效益不高,還會造成環境污染。如何讓這樣一個經濟效益高、前景發展好的傳統養殖業步入“正軌”,是大谷村黨總支部放在村級重點工作的首要事項。
通過多方面考察調研和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幫助,大谷村通過合理規劃、科學選址,支持散戶抱團發展、規模養殖,成立了以績溪縣肥豐小黃牛養殖家庭農場為主的養殖“團隊”,定期提供專業技術指導,進一步提升規范化養殖技術,提高出肉率,實現了“小農戶”到“大農場”、粗放型到品質化的轉變。
大谷村黨總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核心作用,積極挖掘發展能人,著力培育一批黃牛養殖“土專家”,慢慢探索“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目前全村小黃牛養殖業規模已達600余頭,產值超千萬元。
拓寬發展路徑,變“散”為“聚”
香椿作為春季餐桌上十分受歡迎的菜肴,營養豐富,更是績溪撻粿最富特色的原材料,有良好的市場前景,但多為零星種植,不成規模,這個田間地頭的“寶貝”長期處于“不被重視”的狀態。
近年來,長安鎮鎮頭村黨總支部在“產業興旺”上不斷探索著新路子,堅持發展傳統優勢產業的同時,集聚零散產業,使“小農”升級為“強農”,并探索新的產業發展增長點。這便“慧眼識珠”“看上了”香椿,也與縣委“徽菜產業振興”計劃相契合。“點子”有了,就得抓緊“動起來”,鎮頭村黨總支部流轉60畝農田,大力發展香椿種植基地項目,并帶動周邊群眾擴大規模,形成集聚發展態勢。
鎮頭村黨總支部還充分發揮村內種植能人帶動作用,在技術上把關,同時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在收入上“保障”,形成了勢頭強勁的發展合力。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5余萬元,帶動15戶村民年均增收2余元。
接下來,長安鎮將堅持黨建引領,著力鑄造“發展引擎”,充分發揮頭雁作用,做大做強黨建品牌,著力推動基層黨建提質增效。并持續推進徽菜原材料產業發展,夯實特色農業產業基礎,全力打造徽菜食材基地,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打造示范樣板、走出長安特色路徑。(凌漱容)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