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次全會是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旗幟,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即日起,績溪先鋒網特別推出系列綜述,系統深入總結近三年績溪縣組織工作和典型經驗做法,凝聚力量再出發,通過“曬”實績,引導干部樹牢爭先進位意識,發揚優良作風,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細凝聚磅礴組織力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基層落地生根。
三、堅持強基固本,確保基層組織更加有力、發揮作用更加有為
根深則葉茂,本固則枝榮。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基層黨組織的使命所系、價值所在。三年來,績溪縣始終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持續深化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不斷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推動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深入實施“組織強基”工程。堅持守正與創新并重,推深做實“黨建工作提升年”“黨的建設有力有為”重點任務,組織實施基層黨建“三抓三提三促”“五強五優”行動,建立縣領導及黨委(黨組)班子黨支部工作聯系點460個,到點指導工作3512次;推動25名縣領導包保聯系11個鄉鎮,99名鄉鎮黨委委員幫扶對接75個村黨組織,指導推進鄉村振興;8名縣委常委、4名黨員副縣長結對指導6個社區黨組織,統籌推進社區治理;選派61名非公黨建工作指導員駐點服務167個“兩新”領域黨支部,組織開展益企活動712次。建立“月提示、季調度、年督查”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活動,持續補短板、固底板、揚優勢。
——扎實推進“組織生活質效提升”專項行動。以“組織生活質效提升”專項行動為契機,創新推行“四化四力”工作法,創設組織生活“1+5”、主題黨日“1+4+X”模式,嚴格執行“組織生活項目認領”“雙指數”考評制度,通過規范黨的組織生活,量化考評積分,真正落實了基本制度、抓實了基層支部,激發了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積極性,有效實現了黨的組織生活和黨員教育管理水平質效雙升。三年來,全縣18個黨(工)委共計制發組織生活項目清單4500余條,各級基層黨組織利用本地紅色資源開展“沉浸式”主題黨日1126次,先后有7056名黨員上紅榜,316黨員上黃榜,41個基層黨組織受省市縣表彰。原創《且聽夏花緩緩開》微黨課,榮獲宣城市“宣鋒杯”微黨課決賽第一名。
——持續開展“爭先創星”活動。聚焦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賦能基層治理,創新開展村(社區)黨組織“爭先創星”活動,組織81個村(社區)同臺競技、登臺比武,推動產業發展、人居環境、鄉風文明、社會治理、基層黨建5項重點工作全面提升。村(社區)每獲評一顆星,由縣財政獎勵2萬元,鄉鎮配套獎勵不少于1萬元。2022年以來,全縣共兌現獎勵資金330萬元,獲星村的村干部人均年報酬增加約1.1萬元。相關做法在人民日報、宣城日報等媒體宣傳推介。
——縱深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三色行動”。持續鞏固拓展12個縣級鄉村振興示范選點村培育成果,開展以“金色引領型”“銀色扶優型”“銅色標準型”三類示范村創建為主要內容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三色行動”,選樹打造一批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先行村、樣板村,不斷營造“先進有壓力、中間有活力、后進有動力”的爭先創優氛圍。今年以來,12個選點村爭取資金1.3億元,實施產業發展項目25個,孔靈村、兵坑村等6個村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宣城市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選編》。
——推深做實“百企聯百村”活動。創新開展“百企聯百村(社區),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引導100家非公企業黨組織與全縣81個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組織共建、產業共育、資源共享等方式,全面提升黨建引領力、區域融合力、發展推動力。全縣共實施村企聯盟發展項目59個,帶動就業856人,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642萬元。相關典型經驗做法在中國新聞網刊載宣傳。
——創新選派金融副鄉(鎮)長、金融村官。以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契機,持續健全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選派金融副鄉(鎮)長、金融村官的工作方案》,選派11名優秀金融領域黨員干部到鄉鎮掛任金融副鄉(鎮)長,安排金融工作人員到81個村(社區)擔任村(居)委會主任助理,積極履行惠民政策宣傳員、鄉村振興參謀員、金融風險防控員、普惠金融服務員、電子商務指導員、農村人才培養員“六大員”職責,推動金融人才服務基層、服務“三農”全面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三年來,推動完成38782戶群眾的信息采集,召開鄉風文明評議會644場,建設“信用超市”44個,引導17264戶農戶參與信用戶等級評定,A級以上信用戶達15255戶、占比88.36%。
——著力構建“六級聯動”社區治理體系。構建完善“縣委—城關鎮黨委—社區‘大黨委(總支)’—網格(小區)黨支部—黨員樓棟(巷、片)長—黨員干部聯戶”服務群眾六級聯動組織體系,合理劃分治理網格47個,配備108名兼職網格員,組建網格黨支部47個、樓棟(巷、片)黨小組124個、黨小組之家7個。吸納54名組織、政法、公安、住建、市場監管等縣直職能部門分管領導或科室負責人擔任6個社區“大黨委(總支)”兼職委員,持續增強社區黨組織統籌協調功能。推進“機關單位聯社區、在職黨員進小區”活動,57個縣直單位與6個社區聯點共建,2541名黨員干部到居住地社區報到開展工作,通過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充分凝聚駐區單位攻堅合力,構建“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格局。
——組織實施新興領域黨建“五大行動”。圍繞“雙創兩提升”主題主線,拓展延伸“非公黨建鞏固提升年”行動成效,組織實施“鑄魂”“塑形”“聚力”“賦能”“凝心”五大行動。分年度制定黨群組織培育和組建計劃,開展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務工作者“雙強紅領”認證管理,全面推行黨建工作指導站實體化建設,先后組建黨組織78個、群團組織224個,24人獲評“雙強紅領”,47人積極申報各等級資格認證,打造“6+N”標準化黨建工作指導站6個,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科技創新先鋒隊71支,劃定黨員先鋒崗277個、責任區141處,成立黨員工匠大師工作室4個。成立機械制造產業鏈黨建聯盟,以“黨建鏈”促進“合作鏈”,三年來,黨建聯盟開展益企活動18次,促成訂單21個,總金額達3000余萬元。
——持續開展選派工作“六項行動”。堅持因村選人、因人定村、精準匹配,先后遴選第八批、第九批選派干部共計162人駐村幫扶。堅持以學促干、以干踐行、以行增效,建立年度輪訓、座談、比武工作機制,縣鄉兩級組織開展業務培訓18次,召開座談會39次,開展“擂臺比武”24次。指導27支駐村工作隊制定700余個為民辦事的具體事項、工作責任和完成時限“三個清單”,走訪一線解決群眾訴求900余件,爭取各類項目資金過億元。堅持嚴管厚愛、約束激勵并重,從嚴開展年度、任期考核,落實“三必訪、四必談”要求,常態化開展“夏送清涼”和“冬送溫暖”活動。三年來,動態調整選派干部7名,累計支持錢物352萬元,開展關愛談話243人次,幫助解決實際困難67個,2021年以來提拔重用晉升選派干部17人。
——有序開展黨員教育工作。培育“專兼”融合的師資隊伍,通過專題授課、賽課評課等形式提升專職教師授課水平,廣泛擇優選聘先進典型人物、離退休干部、“土專家”和“田秀才”等150余人擔任“兼職”教師,形成多元化的師資隊伍。依托“績溪先鋒”微信平臺、微信視頻號、績溪先鋒網、黨員(遠程)教育站點,打造“兩微一網一站”立體宣傳矩陣。近三年來,舉辦各類黨員教育培訓班105期、組織黨員干部開展集中學習27600余人次。近三年來,制作視頻微黨課20余部,電教片《老張的“網”年生活》在第十六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活動中獲得二等獎,9篇黨員教育典型經驗做法被共產黨員網宣傳推廣。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