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績溪縣委組織部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把干部作為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堅持政治引領、能力提升、作風錘煉三向發力,在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上精雕細琢,著力激發干事創業澎湃動能。
執政治建設之筆,鑄絕對忠誠之魂。始終將政治標準置于首位,通過多維淬煉引導干部筑牢信仰根基、校準行動坐標。理論武裝強基固本。堅持把學深悟透黨的創新理論作為首要政治任務,依托縣委黨校主陣地及“績溪紅”現場教學點,精心舉辦主體班次、專題研討班20余次,開發“皖南游擊戰精神”等8門特色課程,開展沉浸式教學42場,干部黨性教育參訓率達100%。創新打造“績溪組工云課堂”,實現理論學習“指尖觸達”,確保政治能力提升常態化、長效化。政治體檢明辨真偽。健全干部政治素質考察機制,細化“政治忠誠、政治定力、政治擔當、政治能力、政治自律”正反向清單,在干部考察、年度考核、專項調研中嵌入“政治體檢”環節。注重在重大斗爭、關鍵時刻察人識人,建立干部政治素質檔案,對政治不合格者“一票否決”,確保隊伍源頭清澈、肌體健康。實踐熔爐淬煉本色??h委精心研究制定《績溪縣季度考評賽馬活動實施方案》,在全縣范圍內創新實施“賽馬活動”機制,將經濟運行、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征地拆遷、信訪穩定、鄉村振興等24項重點工作設為“賽道”,鼓勵干部深入一線吃勁崗位磨礪成長,在直面群眾、化解矛盾、推動落實中砥礪作風、積累經驗、增長膽識,鍛造善作善成的“硬脊梁”“鐵肩膀”。
執專業訓練之筆,賦實干擔當之能。聚焦縣域發展所需所急,通過系統化培養精準滴灌,著力破解“本領恐慌”,提升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服務群眾、防范化解風險的專業素養和實戰能力。靶向賦能實戰練兵。圍繞“徽菜徽廚”“全域旅游”“智能制造”等縣域特色產業布局及治理現代化需求,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計劃”。聯合高校院所、行業頭部企業打造“績溪干部實踐教學基地”,開展“點單式”培訓與“揭榜掛帥”項目攻關,讓干部在破解產業發展瓶頸、優化營商環境中長真才、強內功。精耕細作專業培訓。摒棄“大水漫灌”,建立“需求側”培訓機制,推行“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精準培養模式。開設新能源產業規劃、鄉村振興、徽文化傳承等12個專業專班,舉辦專題培訓2000余人次,組織38名干部赴浙江大學研修數字化治理。邀請實戰專家、基層“土專家”授課,推動培訓成果即時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辦法。一線礪劍提拔干部。堅持“干部在一線培養、人才在一線識別”的鮮明導向,制定《嵌入一線考察識別干部實施方案》,三年來從鄉村振興、招商引資等一線提拔重用干部265人次,職級晉升195人次。從一線提拔35歲以下干部48人,其中14名縣直年輕科級干部掛任鄉鎮黨政班子成員,5名鄉鎮干部交流至縣直單位,形成“上下聯動、左右互通”的交流機制。激發隊伍“源動力”。
執作風建設之筆,塑清正廉潔之形。堅持嚴管厚愛結合、激勵約束并重,以嚴實作風涵養浩然正氣,營造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生態。日常監督織密防線。綜合運用談心談話、提醒函詢誡勉、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核查、經濟責任審計等手段,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健全干部“八小時外”監督信息溝通機制,暢通“12380”舉報平臺,發揮群眾監督、輿論監督作用。深化政治巡察成果運用,緊盯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精準發現并糾治苗頭性傾向性問題,讓干部習慣在監督下工作生活。廉政教育浸潤心田。深挖績溪徽文化中的廉潔元素,打造特色廉政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大會、廉潔文化作品展、家風家教主題活動。組織干部旁聽庭審,定制《年輕干部違紀違法案例警示錄》,組織參觀廉政教育基地32場,推行新任職干部集體廉政談話制度,系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筑牢拒腐防變思想堤壩。關愛激勵提振士氣。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健全完善容錯糾錯、澄清正名機制,精準把握政策界限,及時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撐腰鼓勁,2024年以來,共開展容錯糾錯和澄清正名5次,對1名“下”后干部在綜合考核合格后重新選拔到重要崗位任用,進一步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出臺《績溪縣縣管干部日常細微管理監督辦法(試行)》,構建“6+20+N”監督網絡,加強干部全方位監督。落實落細職務職級并行、帶薪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